近一段时间以来,为了控制滥用抗生素医院想了很多方法比如对抗生素使用指征严格控制,经常查病例。主要是审查抗生素的使用率。使用的时间长短,使用的级别,联合使用抗生素的指征等等,应该说对于降低病人医疗费减少费用是很有用的,但是检查中我发现了很多对于儿科来讲并不适用的问题,现在提出来供讨论,希望有个比较好的方案来对待儿科病例。
首先儿科感染病人很常见,这是儿科住院的特点,现在儿科分专业并不详细,所以很难说哪个医院儿科使用抗生素比较少。儿科住院期间很少没有感染因素的,至少我院是这种情况。比如新生儿,只要有感染的隐患就有使用抗生素的指征(在西方发达国家这种情况可能少些)。比如窒息抢救过程后、吸入综合等等,。都是儿科新生儿比较常见的疾病,普通儿科更是如此,一个因为脑瘫来康复治疗的患儿在住院期间的感染也会出现院内感染。究其原因主要有:1 本身抵抗力较低;2 住院病人多,陪护多;3空气质量差;4 高压氧环境变化较大。
其次儿科使用抗生素的指征比较宽松。比如医疗规范上规定上呼吸道感染就是抗生素使用指征。那么气管炎和肺炎就更是绝对指征,但是是不是联合使用抗生素的指征?当然应当是在不明确感染具体病因的情况下才考虑联合使用抗生素。而现在要想明确感染具体细菌类型很困难,绝不是随便说说而已,临床有使用规范,教科书也明确说明,但是临床上的确有很多病人在使用窄谱抗生素时发现有病情加重,即使使用了高级的口服抗生素广谱的情况下也会如此。另外小儿感染性疾病的临床病情变化特别快,今天和明天可能就要很大的差别,可能今天收的病人明天你见不到了,可能出院了,也可能放弃了,也可能抢救失败了。这样的例子太多了。
再次想说的是现在能够供儿科使用的抗生素不多。除了青霉素和三代头孢类抗生素及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以外几乎找不到更好的抗生素来做为一线用药。而且现在有了将三代头孢作为儿科一线药品的可能。现在三代头孢几乎都是国产化的。价格非常的便宜,而且副反应很少,安全高效价格低廉的药品为什么不是首选的指征呢?当然我们知道过度使用抗生素特别是光谱抗生素会导致以后更多的耐药菌群出现。但是现在你不能控制病情,又是一个失败的例子的话,谁来担责呢?作为一个省级医院儿科,病儿多是多次多地方治疗的病人。一般的抗生素效果特别差。只有使用广谱抗生素,等到培养结果回来的时候你却失去了最佳的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