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儿气管异物不容忽视
| ||||||||||||||
| ||||||||||||||
小儿气管异物不容忽视
在日常生活中,小儿的安全意识较为薄弱,其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多数喜欢在进食过程中进行其他行为,如:讲话、嬉闹等,然而这会增加气管进入异物的可能性。并且此阶段的孩子对身边物品认识不够全面,出于好奇心理,喜欢将各类物品塞入嘴里,这就增加了小儿气管异物事件发生的几率。近年来,小儿气管异物事件发生频率呈上升趋势,因此需要为家长科普相关知识,降低其发生率以及保证小儿身体健康。下文将小儿气管异物知识进行阐述。 1.关于小儿气管异物 小儿气管异物,即小儿气管内部存在有不属于气管本身的物质。在实际生活中,小儿在进食期间仍然需要进行呼吸,因此在各类因素的影响之下,食物很可能沿着呼吸道进入气管内部,导致小儿气管异物事件发生。一般而言,常见的气管异物有花生、鱼骨、鸡骨、玉米等。另外,小孩子喜欢将很多东西放进嘴里,因此异物还可能为纽扣、别针、弹珠等。并且随着重力以及呼吸作用,异物将会深入小儿气管底部,严重时将对小儿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2.气管异物的危害 气管是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通道,因此当有异物进入气管后,其气体交换通道可能会被堵塞,引发窒息症状。尤其是针对儿童而言,其气管发育还未成熟,较为脆弱,不适感将会更强。并且当异物进入气管内部之后,其将对气管内壁造成一定刺激,引起人体出现咳嗽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咳出血丝。异物进入气管后其表现症状主要与异物形状以及其停留位置有关,并且异物在气管之中可能并不呈固定状态,其可能受重力、呼吸等作用影响,渐渐深入气管底部。一般而言,异物进入气管后,患儿可能表现出阵发性咳嗽以及呼吸不畅、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将因为窒息导致死亡。因此需要家长在生活中注意观察自己孩子的行为,避免去做出可能导致气管进入异物的行为,并且当小儿气管进入异物后,应当及时带领其进入医院进行检查与治疗,保证孩童健康。 3.小儿气管异物事件发生原因 (1)儿童处于一个较为活泼、天真好动的年龄阶段,且由于年龄较小,对身边各类物品的认知并不充分,然大部分儿童都喜欢将自己手上所拿物品塞进嘴里,因此增加了异物进入气管的几率。 (2)儿童阶段,人体牙齿发育还未完全,咀嚼功能也还不够成熟,并且此阶段的儿童喉吞咽功能较弱,大部分情况下未经过充分咀嚼的食物难以通过喉部进入胃肠道,增加了异物进入气管的几率。 (3)部分家长带娃安全意识薄弱,并且无较为丰富的育儿经验,小孩子活泼好动,便任由其在进食过程中进行嬉戏玩闹行为,幅度较大的运动行为使得儿童呼吸加快,在此过程中进行咀嚼、吞咽等行为极易使得食物残渣进入气管,影响儿童身体健康。 (4)部分家长不明白喂食过程的注意事项,在儿童哭闹期间仍然坚持让其进行进食行为,这也增加了异物进入气管的几率。 (5)当儿童口中、或者鼻腔等位置存有异物时,家长并未对其进行正确处理,任由其进入气管,危害儿童健康。 4.小儿气管异物事件预防措施 (1)饮食注意。儿童在进行进食行为时,家长需要尽量控制其活动范围,避免其在进食期间进行跑、跳、大声喧哗等行为,教导儿童学习正确的进食方式,咀嚼充分。对于年龄较小的幼儿,则需要家长在喂食期间注意食物类型的选择,尽量选择软质食物进行喂养。并在幼儿哭闹期间,停止喂食行为,待其情绪稳定后再进行喂食,更不要对幼儿进行强制喂食行为,保证喂食方式的安全性与科学性,全面保证幼儿身体健康。 (2)日常行为注意。注意观察幼儿的日常行为,将具有风险因素的各类物品放置于幼儿够不着的区域,避免其危害幼儿身体健康。将较为圆润且体积较小的物品整理收纳至隐秘位置,如纽扣、弹珠等。尽量预防幼儿将此类物品放入口中,防止小儿气管异物事件的发生。 (3)玩具购买注意。玩具为儿童与幼儿较为感兴趣的物品,但是家长在购买玩具时需要注意查看其是否附有易脱落的小物品,尽量将其摘除,避免儿童在玩耍过程中将其放入口中,引发小儿气管异物事件,并且尽量在家长的监护下进行各项娱乐活动,全面保证儿童身体健康。 5.小儿气管异物时间急救措施 (1)针对部分异物进入气管后仍然保持神志清醒的儿童,需要首先对其气管堵塞状况进行观察,主要判断标准为:①儿童是否能够进行语言交流;②儿童是否能够进行有效的咳嗽行为。如异物进入儿童气管后,其不能进行以上两类行为,则气道可能已经完全堵塞,需要立即送进医院进行治疗。 (2)针对异物进入气管后便完全失去意识的儿童,需要徒手将其气道打开,使其能够进行呼吸。如果儿童并无呼吸,则需要为其进行2次人工呼吸,如果在进行吹气时儿童胸廓位置并未出现上抬现象,则表明此时儿童的气管已经处于完全堵塞状态,应当立即为其进行急救措施,对其下腹位置进行冲击操作,冲击频数为6~10次。随后打开儿童口腔观察其是否存在异物,如能够看见异物存在,则想办法将其取出。如未看见异物,则再次进行冲击操作。 (3)海姆立克急救法。①针对超过2岁的儿童,处理方法为将双手放置于儿童的肚脐与胸骨之间相对应的位置,将一只手呈握拳姿势,使用另一只手将其包住,两只手臂呈收紧状态,快速按压儿童的胸部,持续进行按压操作,直至儿童脱离气管阻塞状态。②针对小于1岁的幼儿,使幼儿呈屈膝跪坐体位,将其抱起呈脸部朝下的姿势,使其依靠在家长的膝盖部位,使用一只手对其两侧肩胛骨以及背部进行用力拍打,拍打操作5次后,将幼儿体位翻正,使用食指与中指对其胸骨下半段部位进行按压操作,仍然操作5次,重复进行以上急救操作,直至幼儿将异物吐出。 (4)急救注意事项。实际生活中,大部分家长对异物处理措施认识不够,因此在小儿气管进入异物之后,如果有条件,应及时进入医院接受治疗,建议家长立即将儿童送往医院,让专业医生对其异物情况进行检查与判断,并给予儿童专业的治疗措施。 为尽量避免儿童气管内部进入异物,在日常生活中,建议家长注意观察儿童的行为,尽量将家里各项圆润的、可能进入儿童气管内部的物品整理收纳至隐秘的区域,降低生活中的风险因素,全面保证儿童健康发育。儿童自身较为脆弱,难以承受刺激性较强的食物,因此需要在喂食前,尽量选择刺激性较小的食物进行烹饪,并在其情绪状态较为稳定的情况下进行喂食行为,降低风险事件发生可能性,全面保证儿童健康。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