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14日 星期四 [关闭窗口]    
请稍候...
 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  媒体要闻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在病理诊断中的作用  

上一条  发布日期:2021-05-19 17:06:21 更新日期:2021-05-20 08:50:10 点击次数:65039   下一条

 

   随着病理学技术的进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作为病理诊断的重要辅助检查手段在临床工作中得到越来越多地运用。但是很多病人对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病理诊断中的作用却知之甚少,甚至还会产生不少疑惑,比如:1、已经交过病理检查费用了为什么后面还需要再缴费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2、做了免疫组化染色是不是就能得到明确的病理诊断;3、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对肿瘤的良恶性判断有没有意义。

在解答上述问题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免疫组织化学也称为免疫细胞化学,是用免疫学的方法,也就是标记抗体寻找组织细胞抗原的方法来检测组织细胞中化学成分的科学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就是把抗体标记上可见的颜色,如荧光素、酶、某种金属等显色物质,当抗体遇到相对应的抗原时抗原、抗体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体就可以呈现出颜色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就是利用抗原、抗体一一对应的关系检测组织细胞产生的抗原,从而判断出组织的类别。依据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这一特点,我们将其在病理诊断及临床上的作用归为以下三大类:

   一、辅助明确诊断。一般情况下,病理医生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人体组织、细胞的病理形态,根据形态学的改变即可作出相应的诊断。但是,如果存在组织细胞形态相 似的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就可以在这方面发挥一定的作用了。

二、   辅助判断肿瘤等疾病的预后。临床研究表明,即使是同一肿瘤患者,其标本中的预后相关指标表达水平也不相同,在生存时间或治疗有效性方面也有可能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检测病理标本的一些预后相关指标就可以帮助判断患者肿瘤预后。

三、   辅助判断肿瘤患者是否有机会接受靶向治疗。随着精准医疗的兴起,尤其是在肿瘤相关治疗方面,通过检测患者肿瘤标本的特定分子有助于判断患者是够可以接受特殊的靶向治疗。这已在许多肿瘤诊断与治疗中常规开展,包括乳腺癌(HER-2),胃肠间质瘤(CD117)、非小细胞肺癌(PD-1/PD-L1)等。

因此,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在病理诊断方面应用越来越广泛,并且在某些疾病的诊断上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种手段。

       那么,是不是所有病理标本做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就能得到明确结果呢?答案是否定的。大多数情况下,肿瘤抗原表达与其来源的正常组织细胞相同,但当肿瘤分化程度差,与它来源的正常组织细胞差距大,抗原在肿瘤中不断丢失,甚至缺如,这时候相应抗体检测则为阴性,即无法判断肿瘤来源,因此,最终病理诊断结果可能就会存在肿瘤来源不明或者无法判断肿瘤类型的情况。

还有就是抗原不仅存在肿瘤中,正常组织细胞中也存在相对应的抗原(肿瘤是机体细胞异常增殖的结果),因此,同一来源的组织细胞(包括肿瘤细胞)可以检测出同一抗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不可作为区分组织良、恶性的依据。

此外,组织细胞中抗原还存在交叉现象,比如抗体TTF-1不仅表达与细支气管细胞、肺泡Ⅱ型上皮细胞,还存在于甲状腺滤泡细胞、腺垂体等,因此只用单一抗体不能直接判断出组织来源,需要多个抗体组合才能帮助判断组织正确来源。

最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只是病理诊断中的一个辅助手段,不能完全依靠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最终还是需要回归于组织细胞形态学的诊断,但其在病理诊断中的作用仍是不可或缺。

                                                                               

 

                                                                  撰稿:景兰兰

                                                                  审稿:闵志波

本文作者:景兰兰 [本条信息由 病理科 景兰兰 上传]

上一条:第十届5.26 国际艾滋病反歧视午餐日下一条:消化道ESD的临床应用及标本前期临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