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情绪管理
| ||||||||||||||
| ||||||||||||||
情绪管理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或原则,需从个人实际出发,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管理方法。无论应用哪种方法,情绪管理都应把运用理智去转变观念及行为的方式放在首位。 一、合理情绪疗法 个体产生各种情绪的原因并不在于刺激事件的本身,而在于个体对事件的解释及评价,不同的解释及评价会产生不同的情绪,错误的认知观念、曲解的认知体系往往是产生消极情绪的根源。当个人在遇到刺激事件时,首先要客观、冷静、理智地分析所处处境,正确分析引起不良情绪的客观实际,认清事件的本质,理清自身与事件的关系,沉着应对,做出最合理的决定。培养合理的认知体系,改变对待事件的不良思维方式及行为模式,可以有效地减少情绪的波动。 二、积极的自我暗示 积极的自我暗示是指在个体遇到生活事件刺激,消极情绪过多积累,出现过度压抑或情绪爆发时,自身通过积极的自我暗示来调整心态,释放消极情绪,从而达到身心和谐。积极的自我暗示主要通过语言和想象进行调节。例如,生活中遇到挫折想发怒时可以立刻提醒自己“发怒有什么用?事情还是得不到解决,倒显得自己比较蠢了,接受现实,想办法解决问题吧!”或者“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有历经坎坷,才会苦尽甘来,成功没有那么容易的”等。 三、寻求亲朋好友的支持 由亲人、同学、朋友、同事、单位、政府等组成的家庭及社会支持系统在个体遭遇生活事件刺激时有强大的支撑作用。情绪波动属于正常现象,每个人都会经历,而每个人的情绪调节能力差异较大,在自身不能有效应对消极情绪时寻求家庭及社会的支持显得尤为重要。积极情绪与人分享,愉悦感会成倍增加;消极情绪与人分担,悲伤感会成倍减小。与亲朋好友谈心交流,释放消极情绪,寻求建议与意见,不同人看待问题的角度不一样,不同人给的建议不一样,综合所有人的建议与意见,可以使我们更加客观、冷静、理智、全面地看待问题,从而作出最合理的决定。 四、换个角度看待问题 从辩证法角度分析,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积极一面和消极一面,而个体产生何种情绪主要取决于关注事物的哪一面。换个角度看待问题,不仅可以产生不同的情绪,还可以产生不同的后果。 五、合理的发泄途径 消极情绪过度积累,久而久之容易发生心理疾病或躯体疾病,因此,消极情绪也需适时、适度发泄。发泄的方式有多种,例如,与人交谈倾诉、旅行、呐喊、大哭、唱歌、运动、吃东西、听音乐、吸烟、饮酒等方式。但我们鼓励对身体有利的发泄方式,对于吸烟、饮酒等不利的方式可适度采用,不可过分依赖。 六、寻求专业帮助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21世纪健康新概念:“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是包括个体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满状态”。心理健康包含智力正常、情绪稳定和愉快、思想和行为协调统一、人际关系和谐、适应能力良好。当个体在消极情绪过多积累,而又做不好情绪管理时,心理问题的发生风险便会增高。而是否需要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主要取决于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及对个体社会功能的影响。当心理问题持续的时间比较长,心理活动反应较强烈,自身难以调整,生活、工作、学习受到明显影响时,尽快寻求心理咨询师、心理医师等专业人士帮助尤为重要。通过专业人士对消极情绪进行有效的疏导治疗,达到情绪的有效宣泄,可以成功解决心理问题。专业人士还可以提供专业的分析及建议来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
引用:《中国心身医学实用临床技能培训教程》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