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肠息肉:潜藏腹中的“定时炸弹”
| ||||||||||||||
| ||||||||||||||
肠息肉:潜藏腹中的“定时炸弹” 随着电子肠镜的日益推广,常常能在肠镜检查中发现肠息肉患者。病人或其家属听到肠息肉的第一个反应往往是“是不是要开刀”? 让我们先了解肠息肉究竟是什么“东东”。肠息肉是指肠黏膜局限性隆起的病变,一般来说,肠息肉是一种良性病变,它可小至芝麻、绿豆,也可大至核桃。数量可从1个至数百上千个不等。从形状上来说,有带蒂息肉、亚蒂息肉、扁平息肉之分。肠息肉按照其病理性质,可分为新生物性、炎症性、错构瘤性、增生性等5类,其中新生物性,即肿瘤性,主要指肠道腺瘤,是肠息肉中最常见的,占70%-80%左右,对身体的危害也最大,因为它有癌变可能(据统计单发肠腺瘤癌变率是5%左右)。 肠镜能否辨明息肉的性质? 内镜下从大体形状上大致可以判断息肉的良恶性,一般来说,带蒂的、直径小于 发现肠息肉是否都要切除? 前面已经提到,肠息肉大部分是肠黏膜的一个新生物,在未作病理检查这个“金标准”之前,一切诊断只是猜测,不切除它,留在体内毕竟是一个“定时炸弹”。若是恶性,危害自不必说;如果是腺瘤等癌前病变,则相当于一个“定时炸弹”,随着息肉的增大,数目的增加,癌变机会也迅速增大,直径超过 切除息肉一定要开刀吗?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现在,大部分结肠息肉的切除已不需要开刀。 近几十年,随着纤维内镜、特别是电子内镜的问世,内镜技术飞速发展,尤其是内镜下治疗技术发展得最快,内镜下息肉切除术已是很成熟的一种治疗方法。其适应症有 (1)各种大小的有蒂息肉和腺瘤; (2)直径小于 (3)多发性腺瘤和息肉,分布分散,数目较少。 可以说,内镜下肠息肉切除已成为肠息肉治疗的常规方法,除了极少部分直径过大、内镜下形态明显恶变或数目过多者外,一般均可在内镜下将肠息肉完整切除。对比开刀,内镜下进行息肉切除具有明显优势。美国Bernard曾报道剖腹手术后,病人恢复正常生活平均要28天,而内镜下切除息肉,恢复正常生活平均仅需2天,且费用也仅是开刀的1/3。内镜下进行息肉切除对身体损伤小、痛苦少,对年老体弱或婴幼儿均适用,因此该方法现已广泛普及。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