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如何对待哭闹不止的小婴儿、新生儿
| ||||||||||||||
| ||||||||||||||
对一个哭闹不止的新生儿,或者是小婴儿,是不敢轻易放走的。日龄、月龄越小的孩子,如果哭闹不止、哭一阵哭一阵,是千万要提高警惕的。
首先对一个一直哭的孩子一定要全面的体检,从头看到脚,首先看前囟张力,比如颅内出血又合并较严重呕吐、腹泻,这时脱水症状往往就掩盖了颅内水肿导致前囟饱满的症状。 第二:“喘肺”的孩子,在喘咳过程中,在治疗中,如果出现一直哭闹,注意是否有斜疝嵌顿。 第三:看完前囟,看五官,看患儿两眼的分泌物是不是很多,如鼻泪管堵塞,患儿也是很难受的。看周身皮肤,看有没有过敏,如有,患儿也会因奇痒难忍而哭闹不止的。 第四:看心肺,腹部,有没肠鸣音亢进,有没有腹胀,早期肠套叠用B超和 腹平片是看不出来的。 看四肢关节,有没有因抱尿,或者因穿衣服导致关节脱位,骨折什么的,小儿骨质较脆,在抱尿时,小儿用力一踢踢腿都会导致股骨干骨折。 看泌尿系,最多见的是小儿生理性包茎,如果没有注意卫生,会导致尿频、尿痛,小儿也会哭个不停。 总之就仔细查体,一直哭的孩子是不能轻易放走。 小儿哭闹多见于一岁以下,其原因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对于尚未做父母的儿科医生来说,生理性哭闹经验不足,所幸家长带小儿来看哭闹,她们一般都已排除生理性哭闹的可能。
生理性哭闹有饥饿,尿布更换不及时,环境不舒适等引起小儿不适,因不能言语而用哭声来表达。 病理性哭闹最常见的是腹痛,其次是口腔咽部的疱疹溃疡,再次是营养不良,最后是外伤烫伤脑炎等。 1. 最常见的肠痉挛:呈阵发性哭闹,但无规律,缓解较快。有许多小儿在就诊路上就已缓解而熟睡。一般无腹泻呕吐发热症状,一般情况良好,查体和辅助检查无阳性发现。 2. 最重要的肠套叠:这是小儿哭闹最需要重视的病因。几乎每个儿科医生都知道:两岁以下的小儿,阵发性哭闹,首先要排除肠套叠的可能。如伴有呕吐便血腹部包块,几乎可以立即确诊。其实腹部橄榄样包块,我至今未能触及,真的很难摸,小儿哭闹,腹肌紧张,摸个屁啊。除非你的手是B超探头。 3. 肠炎菌痢:因肠粘膜的充血水肿,直肠部位小溃疡形成,而引起小肠或直肠的激惹,致腹痛。一般都有腹泻,脓血便,里急后重,发热等症状。菌痢的腹痛最为突出,且因频繁解便,肛脱而使哭闹更为持续不止。 4. 口咽部疱疹溃疡:多见于疱疹性口腔炎,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当然五官方面的中耳炎,咽后壁脓肿,化扁都会引起哭闹。这些疾病都有各自鲜明的特点,不再赘述。但对于小儿哭闹,查看咽部口腔是需要重视的。 5. 营养不良:这样的小儿,哭闹是天天有,夜夜有。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个夜哭郎,过路君子念三遍,一觉睡到大天亮。这种小儿的哭闹最为让人头痛。 6. 外伤,烫伤,痒疹,脑炎:这些都不常见。也比较容易鉴别。外伤要注意一种可能:因纠纷而故意伤害小儿。有报道,一小儿,体内发现多枚缝衣针,最后确定是其祖母所害。脑炎,小婴儿常以吐奶加剧或明显呕吐为首发症状。 对策: 还是一句老话:病因寻找是关键,腹平片腹部B超是常规。现今的CR(X线数字显影)摄片可以很清晰的看到肠套叠,但基层医院有些设备的不多。切记,小婴儿是禁止做腹部透视的,因为腹透的X线剂量远大于腹平片。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