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别再“趁热吃”,小心烫出癌
| ||||||||||||||
| ||||||||||||||
“多喝热水”是中国人普遍接受的饮食习惯之一。这深深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热水基因”居然会致癌,并且已被科学研究证实。早在2016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就将65℃以上的热饮被列入2A级致癌物。 一、趁热吃的危害? 我们的口腔和食道表面覆盖着一层柔软、脆弱的粘膜,当口腔真正感觉到烫感时,食物的温度大多已在70℃或以上了。一旦食管长期反复被滚烫的食物刺激,粘膜会不断地增生、增厚,粘膜在这种「损伤﹣修复﹣损伤﹣修复」的反复循环中,开始产生不正常的“异形”细胞,这些异形细胞积累得多了,可能会发生恶变,最终可能会导致食管癌的发生。 胃黏膜虽然修复能力很强,但也怕高温下的反复烫伤。损伤的黏膜会出现慢性炎症和病理增生,时间久了甚至会出现胃癌。 二、如何把握进食的合适温度? 记住一点“入口不烫嘴即可”。 食物端上桌后,先放5~10分钟,然后用嘴唇轻轻触碰,感觉不烫嘴了再吃。水烧开后最好晾15分钟再喝,不要大口猛灌热汤、热茶。 三、警惕高危症状! 食管癌早期症状不明显,患者吞咽粗硬食物时可能偶有不适。如果发现“三感一痛”:吃东西有异物感、胸骨后不适感、吞咽哽噎感,以及胸骨后疼痛,就要尽早就医,胃镜是诊断食管癌的主要手段。 胃癌的早期具有很强的迷惑性、绝大多数胃癌早期没有明显症状或只是无关痛痒的症状,比如腹部不适、反酸、食欲减退等等。 由于早期食道癌胃癌的症状不明显,很多患者一经确诊就是中晚期,失去了手术治疗的机会。年龄在40岁以上、来自于食管癌胃癌高发地区、家族内有病史以及长期饮食刺激、过烫的人群,要尽早进行筛查。目前临床上筛查食道癌胃癌的最有效手段是内镜检查,建议高危人群在医生指导下尽早进行检查。 四、除了趁热吃,这些饮食习惯也要改正! 吃太咸:长期高盐饮食不仅会危害心血管健康,还会刺激消化道黏膜。 吃太辣:辛辣的食物容易损伤食管上皮,继而导致上皮细胞变性、黏膜发生炎症,让食管癌变的风险上升;需要注意的是,辣椒本身不会伤胃,不过它含有的辣椒素会造成食管和胃的灼烧感,如果过量吃辣则可能引起胃肠不适。另外,很多辛辣口味的菜肴都可能高油高盐,常吃会损伤胃部健康。 吃太快:进食过快会导致食物没有充分咀嚼就进入体内,粗糙的食物可能会导致黏膜上皮损伤,容易诱发急性炎症、慢性炎症,最终增加癌症风险 吃太饱:饮食过饱会令消化系统负荷过重,多余能量不易消耗,会转化成脂肪在体内沉积,不利于体重控制。 边吃边喝:吃饭时喝水会削弱饱腹感,并且会稀释胃酸,影响消化。喝水后,胃内空间缩小,胃壁张力加大,容易产生恶心、饱胀等不适感。 饮食不卫生:饮食不注意卫生,可能会感染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是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胃癌等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会导致腹痛、嗳气、上腹胀、反酸等症状。 抽烟饮酒:酒精会刺激消化道黏膜,对其产生伤害,特别是60度以上的高浓度白酒,对黏膜的损伤更明显。
当有人劝你饭菜要“趁热吃”时,我们或许可以选择适时“冷却”一下他人的热情?面对新鲜出炉的“烫手山芋”,或者冬日端起热气腾腾的热茶或热咖啡时,也可以选择让热气再飞一会儿。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