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15日 星期五 [关闭窗口]    
请稍候...
 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  媒体要闻 

介入讲坛——《原发性肝癌规范化诊治专家共识》(一)  

上一条  发布日期:2010-05-04 22:16:50 点击次数:10253   下一条

《原发性肝癌规范化诊治专家共识》(一)

原发性肝癌是一种恶性程度高、浸润和转移性强的癌症,治疗首选手术。然而,多数患者就诊时已是中晚期,只能接受介入、消融、放疗、化疗等非手术治疗。以索拉非尼为代表的分子靶向药物的出现,为这类患者提供了新选择。目前我国在肝癌诊治方面仍缺乏规范化的指导,由全国多学科专家共同参与编写的《原发性肝癌规范化诊治专家共识》应运而生。我们将分次介绍共识,同时邀请部分执笔者对共识进行解读。
     1
前言
    
原发性肝癌(PLC,以下简称肝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球发病率逐年增长,已超过62.6/年,居于恶性肿瘤的第5位;死亡接近60/年,位居肿瘤相关死亡的第3位。肝癌在我国高发,目前,我国发病人数约占全球的55%;在肿瘤相关死亡中仅次于肺癌,位居第二。因此,肝癌严重威胁我国人民健康和生命。
    
为了推动我国临床肿瘤学事业的发展,提高肝癌多学科规范化综合治疗和研究水平,积极学习和应用国内、外的符合循证医学原则的高级别证据,制订符合我国国情的肝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CSLC)、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CSCO)和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癌学组共同发起,组织多学科专家参与,制订了本《原发性肝癌规范化诊治专家共识》。
     2007
1110日、200845日和830日,先后在上海召开了三次专家共识研讨会。会议由叶胜龙教授和秦叔逵教授共同主持,吴孟超院士、汤钊猷院士、孙燕院士和管忠震教授亲临指导,国内肝癌诊治领域的60多位著名专家出席会议。
    
会上,专家们系统地复习了当前肝癌的国际指南与共识,讨论了肝癌的诊断、手术治疗(肝切除与肝移植)、介入治疗、局部消融治疗(主要包括射频消融、微波消融和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放射治疗、生物治疗、分子靶向治疗、系统化疗以及中医药治疗等一系列问题。各位专家认真准备、积极参与,基于尊重循证医学证据的原则,与国际上的诊治理念接轨,特别是针对我国肝癌诊治的现状和发展,大家各抒己见、集思广益,提出了许多良好的建议。
    
会后,由部分专家执笔,广泛征求意见,反复多次修改,最终形成了《原发性肝癌规范化诊治专家共识》。

 2 对国际肝细胞癌诊疗指南与共识的评价
     
由于肝癌中大多数是肝细胞癌(HCC),临床处理涉及内科、外科、介入、放疗、中医科和医学影像学等诸多学科,因此对于肝癌规范化诊治需要多学科专家共同讨论制订,以便为患者在确诊后选择最适合的首选治疗和综合治疗措施。
   
目前国际上已有可供借鉴和参考的肝癌治疗指南,主要包括: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肝癌临床实践指南;美国肝病研究学会(AASLDHCC临床治疗指南;英国胃肠病学会(BSG)治疗指南;美国外科学院(ACS)制定的共识。
     
肝细胞癌的分期
     
对于HCC的分期,在AASLDACSNCCN的指南中并不统一,侧重点也不尽相同。
      NCCN
采用的TNM分期方式在国际上最为规范,但被认可程度却较低,原因在于:对于HCC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的血管侵犯,在治疗前(特别是手术前)难以准确判断;治疗HCC非常强调肝功能代偿,而TNM分期并没有说明患者肝功能状况;各版TNM分期的变化较大,难以比较和评价。
      AASLD
采用的是巴塞罗那临床肝癌(BCLC)分期与治疗策略,比较全面地考虑了肿瘤、肝功能和全身情况,并且具有循证医学高级别证据的支持,目前全球范围比较公认而广泛采用。  
      
肝细胞癌的监测和筛查
     
上述四项国际指南都十分强调肝细胞癌的早期筛查和早期监测,均以循证医学证据作为依据,可信度较高。对筛查指标的看法比较一致,主要包括血清甲胎蛋白(AFP)和肝脏超声检查两项。
    
对于≥35岁的男性、具有乙肝病毒(HBV)和(或)丙肝病毒(HCV)感染、嗜酒的高危人群,一般是每隔6个月进行一次检查。对AFP>400 μg/L而超声检查未发现肝脏占位者,应注意排除妊娠、活动性肝病以及生殖腺胚胎源性肿瘤;如能排除,应进行CT和(或)磁共振成像(MRI)等检查。如AFP出现升高但并未达到诊断水平,除了应该排除上述可能引起AFP增高的情况外,还应密切追踪AFP的动态变化,将超声检查间隔缩短至12个月,需要时进行CT和(或)MRI检查。若高度怀疑肝癌,则建议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肝动脉碘油造影检查。 
     
肝细胞癌的诊断
     HCC
的诊断标准包括病理学诊断标准和临床诊断标准。诊断方法包括血清肿瘤标志物AFP检测、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CTMRIDSA等)以及病理组织学检查(主要是肝组织活检)。
      BSG
指南提出,对于有肝硬化的患者,首先应确定肝硬化的存在,随后以占位大小2 cm为界限开始诊断流程;而对于非肝硬化患者,则以AFP水平来引导诊断的流程。

在国际上,目前应用AASLD的诊断流程较多,以占位<1 cm12 cm和>2 cm,对肿物和诊断流程进行区分,着重强调早期诊断。
     
肝细胞癌的治疗
     ACS
的共识指出,HCC的治疗目标包括:治愈,局部控制肿瘤,为移植作准备,局部控制肿瘤,开展姑息治疗。提高生活质量也是重要的治疗目标之一。治疗方法大致包括手术治疗(肝切除术、肝移植和姑息治疗手术)、非手术治疗(局部治疗、动脉化疗栓塞、化疗、放疗、生物治疗和分子靶向治疗)以及其他治疗方法(包括参加临床研究)。
     NCCN
强调,在遵循循证医学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其2008版治疗指南已引入了近两年来肝癌治疗领域的突破性进展,即将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索拉非尼列为不能手术和晚期HCC患者的标准治疗选择之一。

(共识二见下期)


 

 

 

本文作者:朱军 [本条信息由 放射科 黄勇 上传]

上一条:2010年美国糖尿病协会《糖尿病临床治疗推荐》的更新和解析下一条:我国的糖尿病患者已达9200万,已成为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