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5日 星期六 [关闭窗口]    
请稍候...
 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  教学服务 

新生儿的一过性皮肤改变(一定要掌握)  

上一条  发布日期:2009-06-11 21:05:29 点击次数:8753   下一条

1)胎脂:为分娩时新生儿全身覆盖的脂状物,以背部、肩胛间区、颈部、腋窝、阴股部等处为多。胎脂有保护皮肤避免损伤和防止散热的作用。、_般认为,将其去除易发生感染。因此,初次洗浴时最好不要洗去,可待其逐渐吸收而消失。
(2)生理性红斑:常见三种红斑。①肘窝红斑:几乎所有的新生儿都可看到,生后即可出现。为发生在两侧肘窝处境界不鲜明的红斑,属于压迫性红斑,通常可持续4~5 d,当上肢能自由活动后可自行消退,无须特别处理。②片状红斑:为发生在肘窝处之外的其他部位,但不伴有其他类型皮疹的单纯红斑。初发日龄平均为生后3 d。一般持续2~3 d后自行消退,但需注意和新生儿中毒性红斑鉴别。③点状红斑:呈小点状,但绝非丘疹,平均在生后2.5 d出现,持续时间亦为2.5 d,尔后自行消退,无须特别处理。
(3)红色丘疹:在新生儿的面部和躯干、少数在肛门周围出现孤立性红色丘疹,但不伴发其他任何皮疹,平均持续数天自然消退。
(4)新生儿脱屑:呈糠秕状的鳞屑脱落,可见于身体各个部位,但不发生在股部和腋窝,较大的鳞屑常见于躯干和手足,指、趾端易并发皲裂。多从生后1~2 d开始,4 d左右最明显,持续时间亦为约4 d,但一般持续至生后10 d之内者均属正常。可自然消退,伴皲裂者可外用润肤软膏。 ’ ’
(5)皮脂溢出:系皮脂腺分泌过度旺盛所致。往往发生在生后数天,头皮为重。为堆积薄厚不定的皮脂,基底无炎症反应,可形成黄而厚的脂溢性痂皮或油腻性鳞屑。
(6)鼻部皮脂腺肥大:主要发生在鼻尖,也可见于鼻背、颈部、上颞部等处。为外观呈黄白色的点状或粟粒大丘疹,集簇发生。通常出生时即已存在,生后1 d开始明显,大致持续8 d,自然消退。
(7)先天性粟丘疹:疹型单一,为白色乃至黄色质地坚硬的非炎症性小丘疹,数目不等,孤立存在,互不融合,直径1~2 mm大小。可发生在身体任何部位,多见于面颊、鼻、唇、额及眼睑等处。平均初发日龄为1.6 d,经数日(平均5.5 d),皆能不知不觉地自然消退。
(8)新生儿皮肤附属器息肉:常在新生儿出生后2~3 d内被发现。一般为单发性小结节,皮色或浅红色,约1 mm,半球形,有蒂,多在乳旁或乳晕附近。常可在生后1周内坏死后干燥、变黑而自然脱落。应与副乳、副耳、皮赘等区别。
(9)吸吮水疱:多为内含清亮或淡黄色液体的无菌性水疱,或水疱破溃后变为糜烂面,常见于手部。
(10)产瘤:为一水肿性包块。发生于先露部位,常在1~2 d内消退,如有出血则持续时间长。
(11)处女膜息肉状水肿:是阴道前庭部水肿而引起的息肉状肿胀。初发日龄平均2 d,水肿自然吸收的平均日数为5.8 d。
(12)色素沉着:新生儿发生色素沉着常在阴部和腋窝两个部位。阴部色素沉着是指出生
时已出现于阴囊、阴茎或阴唇部位的黑褐色色素沉着,平均6 d转为正常。腋窝色素沉着目前仅在泰国的新生儿中有发现。
(13)新生儿皮肤颜色改变:皮肤表现的特点是以身体正中为分界线,两半身体的皮肤颜色截然不同,境界清楚,转变体位时皮肤颜色也转向对侧,其变化突然,持续0.5~20 min,而后消失。多在发作数日之后自行停止。健康新生儿及患有疾病者均可发生,以低体重儿、早产儿多见。
(14)新生儿单纯性脓疱病:为新生儿出生后3~4 d在面、颈、躯干等处发生的单一的散在分布的脓疱,持续时间平均约2 d,可自然愈合。但应和新生儿中毒性红斑和新生儿一过性脓疱病等加以鉴别。
(15)多毛状态:额至颞部、颊部见有密集的、略带黑色的胎毛,生后不久将变淡。可能与来自母体肾上腺皮质激素有关。
(16)新生儿单纯性紫癜:绝大多数表现为散在的、砂粒大小的淤点或瘀斑。主要发生在面部,尤其是眼睑或颊部等处。多囚脐带缠绕或分娩压迫所致。紫癜出现时问多在出生后2 d内,持续时间不长,可自然消退。但需注意,新生儿紫癜一般意味着可能有潜在的严重疾病。引起紫癜的原因很多,可分为4类:①出血性疾病,如血小板减少症、TORCH感染、母体血小板抗体(SLE、药物等引起)、凝血异常、维生素K缺乏症、DIC、C一蛋白缺乏症或创伤等;②皮肤红细胞生成,如先天性风疹、先天性弓形体病、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胎儿有核红细胞增多症、Rh溶血病、双胎输血综合征和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等;③脓毒血症栓子;④累及皮肤的恶性肿瘤,如先天性白血病、成神经细胞瘤和慢性特发性组织细胞增多症(Letterer.Siwe病)。
(17)上皮细胞珠:俗称马牙。在上腭中线两旁及牙齿切缘上,常可见针头至米粒大的黄白色小点或白色硬块,类似牙组织。多不需任何处理,数周后可自然消退。切忌用不洁物品去擦洗。
(18)生理性黄疸:正常新生儿可于生后2~5 d出现皮肤黄染,2~3 d后最明显,通常7~10 d自行消退;早产儿黄疸出现和消退的时间均较晚。生理性黄疸一般无须治疗。但应注意观察黄疸程度及其消长情况。若持续10 d乃至2周仍不消退,则应考虑为病理性黄疸,应积极寻找致病因素并进行相应治疗。
本文作者:上尉 [本条信息由 儿科 闵晓兰 上传]

上一条: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有哪些? 下一条:抗生素在儿科中的合理应用